[摘要] 离开改革创新,发展不能持久。深化改革是前进的动力之源,是动人心魄的时代强音。
《建设“六个临沂”阔步“走在前列”》系列报道之二
离开改革创新,发展不能持久。深化改革是前进的动力之源,是动人心魄的时代强音。
2014年,临沂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确定的6个领域31大项总体改革任务全面推进,一幅壮阔的改革画卷在沂蒙大地渐次展开。一年多来,“简政放权”成为深化改革的“先手棋”,市级行政审批事项保留162项,提前完成本届政府市级行政审批事项削减二分之一的目标;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点燃草根创业激情,全市市场主体总量同比增长15.8%;财税改革开启迈向现代财政制度的新时代,近6000户企业受益“营改增”,直接减轻税负1.41亿元,加之下游企业共减负7.5亿元;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确权登记,走在全省前列……一条条改革举措掷地有声,赢得群众信任信心,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澎湃不息的动力。
正如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林峰海在今年“两会”期间接受中央媒体专访时强调的,“回顾临沂的发展历程,每一次跨越发展,每一次成功转型,都离不开改革开放这个根本动力。”诚然,我市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改革,大红利是改革,并且今后仍然是解放生产力、推动更高层次新发展的大红利。临沂这座1000多万人口的城市,必须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来激发活力,从而推动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当前,我市正处在转型升级、改革攻坚、奋力赶超的关键时期。既要充分肯定这些年取得的巨大成就,又要清醒地看到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感知潜在的危机。“新常态下,发展动力更多地要靠改革创新来驱动,各项工作都离不开改革这个抓手。”临沂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费聿辉认为,临沂作为人口大市、地域大市,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在全省“走在前列”的任务艰巨。当前,我市化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冲突、深入持久地改善民生、寻求新的发展突破口和经济增长点的需要非常迫切,根本出路在于深化改革。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构筑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才能更加有效地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
越是面临困难和问题,越不能停下改革的脚步。当前,改革有了顶层设计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我们要做的就是要把中央、省委的统一部署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以改革破难题,建设活力临沂”,就是要突出问题导向,尽快把属于地方事权、现实迫切需要、条件已具备的改革事项推开,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战略部署,把顶层的“设计图”变为切合自身实际的“施工图”,这对转型发展还不够快、体制机制还不够活、瓶颈制约还比较多的临沂来讲,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
全面深化改革,要敢碰硬、敢突破。突破口在哪?“为了实现有质量有效益的速度,实现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速度,经济体制改革始终是全面推进改革的‘突破口’和‘重头戏’。”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黄秀海教授认为,“牵牛牵鼻子”,牵住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这个“牛鼻子”,找准改革的主攻方向和发力点,能改的抓紧改,该突破的大胆突破,需要完善的尽快完善,以经济体制改革引领其他领域的改革,形成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优势。“要坚持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相结合,以行政管理体制、财税、企业、金融和农村等领域改革为重点,推出既具有年度特点、又有利于长远制度安排的改革举措,以领域改革带动全市改革工作。随着改革向纵深推进,必将进一步破除制约发展的思想观念、体制障碍,增强经济活力、社会活力。”市委改革办有关负责人表示。
全面深化改革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的决定性作用,而在改革的过程中,简政放权是关键。我市将加快构建“四张清单、一个平台”为主要构架的行政权力运行体系,放开市场“看不见的手”,用好政府“看得见的手”,形成现代化的政府管理手段。目前,我市的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和行政权力清单已编制完成并公布,下一步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完善清单的管理制度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上,并编制好政府责任清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加快建设开通市级政务服务网上大厅,再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以行政权力事项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通过政府的自我革新,把临沂打造成全省及周边地区审批项目少、速度快、收费低、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满意的城市。
财政是政府行政的基础,财税政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导向标”。我市将加快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构建现代财政管理体系。按照中央和省里的改革要求,以及我市财税体制改革确定的时间表,今年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要取得决定性进展,财政支出管理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税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政府收支一律纳入预算并公开,所有公共资金一律接受审计监督,对预算资金、重大投资、重点工程执行进度和效果实行全过程监督;长期闲置的沉淀资金一律调整回收,切实用到保民生、补短板、增后劲的“刀刃”上。
在投融资体制改革方面,我市提出,构建层次合理、机制完善、运转高效、风险可控的现代投融资体系,实现“借、用、管、还”一体化运行。今年,将逐步取消对竞争性领域的无偿投入,建立财政扶持企业发展新机制,放大财政调控功效,以20亿元市级产业引导基金为基础,引导撬动社会资本跟进投资,重点用于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领域。加快PPP合作进程,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尽量采取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融资、建设和经营,力争尽快形成一批有代表性、有影响力、可复制、可推广的PPP项目实施范例。同时,实施县域金融“五个一”工程,择优引进各类金融机构,举办第二届资本交易大会,鼓励企业发行股票、债券,力争社会融资规模增长20%以上,用金融杠杆撬动临沂经济崛起。
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激发活力、提升效率、发挥优势的重要保障。企业改革方面,我市将出台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资监管制度的指导意见及配套措施,推动国有资产整合重组,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模式。充分发挥民营经济的主力军作用,鼓励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支持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深入实施“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推动1万户“个转企”,500家小微企业升级为规模以上企业,500家规模企业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3家企业在境内外上市,15家企业在场外市场挂牌交易,通过深化改革大限度激活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当前,我市正处在城镇化的加速期、城乡一体发展的关键期。要抓住中央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机遇,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我市将在2014年基本完成全市确权登记工作任务的基础上,搞好扫尾验收及农村产权交易、融资服务体系建设两项配套改革工作,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抵押、担保办法,建立市县农业企业融资担保中心,推动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发展耕地面积100亩以上的家庭农场,培育100家示范性家庭农场、100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0家市级示范合作社和2万名新型职业农民,培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变者,天下之公理。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可以预见,随着一系列改革措施的推行,群众获得感的持续提升和社会对改革认同感的增强,将是对改革成效好的检验和肯定。我们必须以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胸怀,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汇聚起无穷的改革合力,力求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尽快取得突破,使改革举措有效转化成发展动力,把我市深化改革的“施工图”变成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美景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阔步“走在前列”。
记者李冰清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